top of page

Media Report

​媒體報導

news

​新聞報章
shopping_degin_logo_edited.jpg

圖片來源 / 臺北市立美術館

image (1)_edited.jpg

報|Shopping Design 設計新商業社群報

文|Shopping Design

2024/12/31

每只包包都由臺灣老師傅手工縫紉,並利用當時展覽的文宣卡裁剪為吊牌,寫上布料來源、材質、製作序號,以及黃子儇設計的回收再生流程圖示,揭示其背後生產的小故事,以觸動觀眾對藝術循環經濟的共鳴。

logo-1024x280.png

圖片來源 / 臺北市立美術館、KOHA

北美館循環計畫首推環保設計!限量包款12月21日登場-11.jpg

報|非池中藝術新聞

文|Goya

2024/12/19

首波衍生品以「2023台北雙年展:小世界」回收的展覽宣傳帆布及路燈旗布為材料,由專注於循環設計的UndergroundStudio操刀,透過臺灣老師傅的手工縫紉結合當代設計美學,打造美術館寄物專用的「循環觀眾包」及輕巧獨特的「循環隨行包」,悉心為館內卸除的每一吋廢棄材料注入新生命。

Screenshot 2024-12-19 at 3.12.03 PM.png

圖片來源 / 臺北市立美術館

093059mak.jpg

報|非池中藝術新聞

文|臺北市立美術館 /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

2024/12/19

首波衍生品以「2023台北雙年展:小世界」回收的展覽宣傳帆布及路燈旗布為材料,由專注於循環設計的UndergroundStudio操刀,透過臺灣老師傅的手工縫紉結合當代設計美學,打造美術館寄物專用的「循環觀眾包」及輕巧獨特的「循環隨行包」,悉心為館內卸除的每一吋廢棄材料注入新生命。

shopping_degin_logo_edited.jpg

圖片來源 / 臺北市立美術館

image.webp

報|Shopping Design 設計新商業社群報

文|盧奕昕

2024/12/19

TFAM↔REUSE(北美館循環計畫)首波衍生品以「2023台北雙年展:小世界」回收的展覽宣傳帆布及路燈旗布為材料,由專注於循環設計的 UndergroundStudio 操刀,透過臺灣老師傅的手工縫紉結合當代設計美學,打造美術館寄物專用的「循環觀眾包」及輕巧獨特的「循環隨行包」,悉心為館內卸除的每一吋廢棄材料注入新生命。

logo-272x90.png

圖片來源 / 臺北市立美術館

20241213.jpg

報|立報傳媒

文|潘韜宇

2024/12/13

在強調永續與創意的時代,臺北市立美術館以「TFAM↔REUSE」北美館循環計畫迎接建館41週年,推出一系列獨具匠心的環保衍生品,讓藝術不僅僅停留在展廳,而是融入每個人的日常生活。

shopping_degin_logo_edited.jpg

圖片來源 / Underground Studio

DSC_3190-Enhanced-NR-Edit.jpg

報|Shopping Design 設計新商業社群報

文|Shopping Design

2024/12/02

當我們討論「設計」,最終還是在思索如何解決當代的諸多問題。在解決問題的維度上啟動設計的開關,意味著我們相信美學之外,處理重要的事件與議題亦可彰顯設計之於當代的社會意義。關懷是一種由內而外的動力,展現設計同時具備理性、感性與創造力的一面。

og.jpg

圖片來源 / Undergorund Studio

172862199264848_P25330800.webp

報|聯合報琅琅悅讀

文|吳櫂暄

2023/09/27

第七屆台積電青年築夢計畫以「青年永續島」為題,邀請林承毅執行長帶領過往獲選的學長姊「袋代」林育君與「Underground Studio」黃子儇,以示範前導組的概念提出「有責任的壯遊」計畫。在一位從南迴,一位由東海岸出發,恰好完整地迴繞一趟台灣後,他們發現壯遊不應只是單次的推廣活動,更在於回歸日常時,每個人都不盡相同的生活裡,產生一起在台灣這座島上以接力去深耕、實踐的影響力,傳達築夢與永續間可以攜手並行的想望。

og.jpg

圖片來源 / Underground Studio

172862527539731_P18395890.webp

報|聯合報琅琅悅讀

文|李奕萱

2022/08/23

第一次見到創辦Underground Studio的黃子儇,是在台積電青年築夢計畫的期中發表會。他說話猶帶稚氣,站在台上,用帶著些許馬來西亞口音的中文,靦腆地說明自己如何設計海廢工具包,並結合台東在地旅宿,推動永續生態旅遊。

Tsmc.svg.png

圖片來源 / Underground Studio

ch_update_socialParticipation_caseStudy_44_banner_04.jpg

報|台積電電子報

文|李慧玲

2023/03/21

台積電文教基金會不僅於活動期間提供豐富資源激發學子創意思維,亦支持學子畢業後繼續落實計畫,其中前獲獎團隊成員─袋代「社」計創辦人林育君、Underground Studio藝術家工作室創辦人黃子儇,將先前參與青年築夢計畫提案所學延伸應用於創業發展,以社會創新形式持續擴大永續影響力;在本屆推出的「有責任的壯遊示範計畫」中,亦邀請2位年輕設計師分別於台灣東、西半部啟動友善環境的減塑旅程,黃子儇與在地店家合作、推廣自製的「ECOBAG海廢工具包」進行淨灘,

download.png

圖片來源 / Underground Studio

188809657_341259184067250_713806184135459848_n.jpg

報|北藝大育成中心

文|北藝大育成中心

2022

恭喜本校創業團隊Underground Studio,獲得111年度U-start創新創業計畫第一階段「創新服務類」35萬元補助! Underground Studio是由創作者黃子儇創立於2019年的藝術家工作室。團隊將透過不同的計畫、解決資源過度浪費的問題。從循環設計(Circular design)、系統經營整合、展覽規劃、工作坊體驗到結合回收再造生產具美感的生活用品。

download.png

圖片來源 / Underground Studio

tsmcdreamer2021.png

報|北藝大育成中心

文|北藝大育成中心

2021/12/28

【Underground Studio:微揹計畫】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的黃子儇及程馨柔致力於延長帆布、廢棄熱氣球、漂流木生命,他們期待串聯台東、回收媒材、藝術裝置等元素,打造個零廢棄的循環經濟展覽《島嶼海-打造零廢棄的循環之島》。

Media Report

​媒體報導

news

​新聞報章
shopping_degin_logo_edited.jpg

圖片來源 / 臺北市立美術館

image (1)_edited.jpg

報|Shopping Design 設計新商業社群報

文|Shopping Design

2024/12/31

每只包包都由臺灣老師傅手工縫紉,並利用當時展覽的文宣卡裁剪為吊牌,寫上布料來源、材質、製作序號,以及黃子儇設計的回收再生流程圖示,揭示其背後生產的小故事,以觸動觀眾對藝術循環經濟的共鳴。

logo-1024x280.png

圖片來源 / 臺北市立美術館、KOHA

北美館循環計畫首推環保設計!限量包款12月21日登場-11.jpg

報|非池中藝術新聞

文|Goya

2024/12/19

首波衍生品以「2023台北雙年展:小世界」回收的展覽宣傳帆布及路燈旗布為材料,由專注於循環設計的UndergroundStudio操刀,透過臺灣老師傅的手工縫紉結合當代設計美學,打造美術館寄物專用的「循環觀眾包」及輕巧獨特的「循環隨行包」,悉心為館內卸除的每一吋廢棄材料注入新生命。

Screenshot 2024-12-19 at 3.12.03 PM.png

圖片來源 / 臺北市立美術館

093059mak.jpg

報|非池中藝術新聞

文|臺北市立美術館 /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

2024/12/19

首波衍生品以「2023台北雙年展:小世界」回收的展覽宣傳帆布及路燈旗布為材料,由專注於循環設計的UndergroundStudio操刀,透過臺灣老師傅的手工縫紉結合當代設計美學,打造美術館寄物專用的「循環觀眾包」及輕巧獨特的「循環隨行包」,悉心為館內卸除的每一吋廢棄材料注入新生命。

shopping_degin_logo_edited.jpg

圖片來源 / 臺北市立美術館

image.webp

報|Shopping Design 設計新商業社群報

文|盧奕昕

2024/12/19

TFAM↔REUSE(北美館循環計畫)首波衍生品以「2023台北雙年展:小世界」回收的展覽宣傳帆布及路燈旗布為材料,由專注於循環設計的 UndergroundStudio 操刀,透過臺灣老師傅的手工縫紉結合當代設計美學,打造美術館寄物專用的「循環觀眾包」及輕巧獨特的「循環隨行包」,悉心為館內卸除的每一吋廢棄材料注入新生命。

logo-272x90.png

圖片來源 / 臺北市立美術館

20241213.jpg

報|立報傳媒

文|潘韜宇

2024/12/13

在強調永續與創意的時代,臺北市立美術館以「TFAM↔REUSE」北美館循環計畫迎接建館41週年,推出一系列獨具匠心的環保衍生品,讓藝術不僅僅停留在展廳,而是融入每個人的日常生活。

shopping_degin_logo_edited.jpg

圖片來源 / Underground Studio

DSC_3190-Enhanced-NR-Edit.jpg

報|Shopping Design 設計新商業社群報

文|Shopping Design

2024/12/02

當我們討論「設計」,最終還是在思索如何解決當代的諸多問題。在解決問題的維度上啟動設計的開關,意味著我們相信美學之外,處理重要的事件與議題亦可彰顯設計之於當代的社會意義。關懷是一種由內而外的動力,展現設計同時具備理性、感性與創造力的一面。

og.jpg

圖片來源 / Undergorund Studio

172862199264848_P25330800.webp

報|聯合報琅琅悅讀

文|吳櫂暄

2023/09/27

第七屆台積電青年築夢計畫以「青年永續島」為題,邀請林承毅執行長帶領過往獲選的學長姊「袋代」林育君與「Underground Studio」黃子儇,以示範前導組的概念提出「有責任的壯遊」計畫。在一位從南迴,一位由東海岸出發,恰好完整地迴繞一趟台灣後,他們發現壯遊不應只是單次的推廣活動,更在於回歸日常時,每個人都不盡相同的生活裡,產生一起在台灣這座島上以接力去深耕、實踐的影響力,傳達築夢與永續間可以攜手並行的想望。

og.jpg

圖片來源 / Underground Studio

172862527539731_P18395890.webp

報|聯合報琅琅悅讀

文|李奕萱

2022/08/23

第一次見到創辦Underground Studio的黃子儇,是在台積電青年築夢計畫的期中發表會。他說話猶帶稚氣,站在台上,用帶著些許馬來西亞口音的中文,靦腆地說明自己如何設計海廢工具包,並結合台東在地旅宿,推動永續生態旅遊。

Tsmc.svg.png

圖片來源 / Underground Studio

ch_update_socialParticipation_caseStudy_44_banner_04.jpg

報|台積電電子報

文|李慧玲

2023/03/21

台積電文教基金會不僅於活動期間提供豐富資源激發學子創意思維,亦支持學子畢業後繼續落實計畫,其中前獲獎團隊成員─袋代「社」計創辦人林育君、Underground Studio藝術家工作室創辦人黃子儇,將先前參與青年築夢計畫提案所學延伸應用於創業發展,以社會創新形式持續擴大永續影響力;在本屆推出的「有責任的壯遊示範計畫」中,亦邀請2位年輕設計師分別於台灣東、西半部啟動友善環境的減塑旅程,黃子儇與在地店家合作、推廣自製的「ECOBAG海廢工具包」進行淨灘,

download.png

圖片來源 / Underground Studio

188809657_341259184067250_713806184135459848_n.jpg

報|北藝大育成中心

文|北藝大育成中心

2022

恭喜本校創業團隊Underground Studio,獲得111年度U-start創新創業計畫第一階段「創新服務類」35萬元補助! Underground Studio是由創作者黃子儇創立於2019年的藝術家工作室。團隊將透過不同的計畫、解決資源過度浪費的問題。從循環設計(Circular design)、系統經營整合、展覽規劃、工作坊體驗到結合回收再造生產具美感的生活用品。

download.png

圖片來源 / Underground Studio

tsmcdreamer2021.png

報|北藝大育成中心

文|北藝大育成中心

2021/12/28

【Underground Studio:微揹計畫】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的黃子儇及程馨柔致力於延長帆布、廢棄熱氣球、漂流木生命,他們期待串聯台東、回收媒材、藝術裝置等元素,打造個零廢棄的循環經濟展覽《島嶼海-打造零廢棄的循環之島》。

bottom of page